NEWS
在瓷都景德镇的陶瓷发展史上,一代代陶瓷工匠的传承创新,让这座城市的千年窑火生生不息,越烧越旺。
景德镇市人社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该市仅经人社部门认定的陶瓷类高技能人才就有近4000人。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最近该市的不少陶瓷文化创意企业,却面临“一匠难求”的局面。
“现在,优秀工匠人才实在是太走俏了!”说起工匠人才话题,景德镇成窑陶瓷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先生颇有感触。
前段时间,因生产需要,该公司高薪招聘一名优秀的利坯师傅。颇费周折的是,试用了十余名利坯师傅、耗费了四五万元的人工工资和原材料后,才相中一人。这名师傅还兼着另两家手工制瓷企业的利坯工作,但为确保公司能生产出一流品质的瓷器,李先生还是决定聘用他。
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是以生产艺术装饰瓷为主的陶瓷企业,年产值上亿元。今年,该公司加大海外市场的营销力度。由于手绘上彩人才紧缺影响生产,该公司的中高端产品海外订单的完成正面临压力。该公司事务部部长雷方春告诉记者,不仅很难在短时间内招聘到经验丰富的手绘上彩人才,还面临现有人才被“挖角”的尴尬。
9月下旬,记者在对成窑、法蓝瓷、陶艺工坊、十门造等十几家陶瓷企业随机抽样采访时发现,90%以上以生产手工陶瓷茶器或艺术装饰瓷等产品为主的企业,都遭遇“一匠难求”的难题。其中,工匠人才需求缺口最大的达到近50人。种种迹象显示,优秀工匠人才供不应求已导致这些陶瓷文化创意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景德镇是“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有数以万计的陶瓷工匠。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优秀的工匠如此走俏?
景德镇市个体经济协会会长、诚德轩瓷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元阳表示,从2014年开始,随着名家艺术陶瓷市场下滑,许多工艺美术人才开始进入茶器领域。目前,在景德镇市,以生产茶器为主的注册陶瓷企业有3000多家,加上未登记注册的小作坊,以生产茶器为主的企业和作坊超过5000家。苏元阳认为,茶器行业的规模化发展催生优秀工匠人才走俏。
“优秀工匠人才走俏也是千年瓷都魅力衍生的结果。”有人认为,这一现象与近年大量“景漂”涌入景德镇不无关联。
信息显示,来自世界多地的“景漂”一族现已近3万人,有的从事瓷上绘画创作,有的甚至带资金进入手工茶器生产行业。在生产方面,大部分“景漂”艺术家负责瓷上绘画创作,其他工序基本由景德镇的陶瓷工匠完成。“景漂”不断涌入,对各类陶瓷工匠,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景德镇陶艺工坊负责人尧长平表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情趣不断提高,手工陶瓷茶器等生活日用器的市场需求,正在由低端走向高端。市场需求的变化带动了大部分手工制瓷企业品牌、质量意识的提升,这离不开优秀工匠人才的支撑。
记者从景德镇市发改委获悉,9月,该市创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已获国务院同意。这项对景德镇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跨出最关键的一步。如何让工匠人才队伍的成长壮大与陶瓷文化产业、城市转型发展同频共振?业界人士认为,景德镇的本土职业技术院校应针对企业需求加大对“一专多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创意企业也可尝试从工资收入、社会保障、工作环境、劳动关系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新型的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和用工制度,不断适应市场带来的变化。
景德镇市人社局党委、副局长徐国平表示,人社部门将创新工作方法,用好各种政策,服务陶瓷技能人才的成长。同时,将通过政府层面引导,授予贡献突出的工匠人才各种荣誉,全面提升工匠人才的社会地位,大力促进陶瓷传统技艺的传承创新和优秀工匠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